浅议《黄帝内经》”五体针法”的临床应用

归纳《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脏刺及针刺手法的理论,并探讨五体针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在温习文献、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五体针法的主治及针刺特点,有助于临床针灸医师寻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疗效显著的针刺方法.本文讲述了《内经》五体针法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五体针法的主治,分析了五体针法选穴原则,在疾病传变进程中,留驻于皮脉肉筋骨的病变可内应于相对应的脏腑,如皮之病可内应于肺,脉之病可内应于心等。“有诸内必形诸外”,脏腑本身的病变,也必然不同程度地显现于相应的皮脉肉筋骨的特定部位。因此皮脉肉筋骨定位论治方法,不仅应用于形体病证,也用于脏腑病证。
脏腑病证 针刺手法 临床疗效 《黄帝内经》
金亚蓓 郑利芳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310003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78-182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