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耳蜗形态及AQP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耳蜗形态及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膜迷路积水的可能调节机制. 方法:4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氢氯噻嗪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诱导膜迷路积水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听宫”,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比浊法检测血清离子浓度,HE染色法观察耳蜗积水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耳蜗AQP1表达的情况. 结果:①空白组未出现膜迷路积水;模型组出现中、重度膜迷路积水;电针组和氢氯噻嗪组出现轻度膜迷路积水.②电针组K+、Ca”浓度高于模型组及氢氯噻嗪组(P<0.01);Na+浓度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氢氯噻嗪组(P<0.01);C1-浓度高于氢氯噻嗪组(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模型组AQP1表达面积比值较空白组降低(P<0.01);电针组AQP1表达面积比值较模型组升高(P<0.01),较氢氯噻嗪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可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作用机制与上调耳蜗AQP1的表达有关,并可能受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
膜迷路积水 电针疗法 水通道蛋白1 耳蜗形态
蒋丽元 王灿军 倪芳英 陈华德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54-261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