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洗脱球囊现状与展望:望与挑战并存
随着器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效果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支架内再狭窄一直以来是PCI挥之不去的痛,裸金属支架时代,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以上,药物洗脱支架(DES)将再狭窄的发生率降低至3%左右,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再狭窄,支架存留体内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延迟内皮化,不可避免产生支架血栓的问题.支架再狭窄后再次置人DES进一步降低了血管的顺应性和增加了再次PCI的难度,延长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并可能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 药物洗脱球囊突破传统球囊的设计理念,以球囊导管输送抗增殖药物达到降低再狭窄的目的,局部发挥作用在体内无存留。近期研究已证实,紫杉醇洗脱球囊处理再狭窄病变和原位病变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望突破传统支架的瓶颈。 药物洗脱球囊在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获批应用于处理BMS再狭窄病变,在DES再狭窄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结果。但在原位病变还缺乏足够的证据,对小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分叉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结果并不理想,明显差于DES。目前证据多数为小规模随机研究和注册研究,需长时间随访的大规模随机试验进一步评价。目前指南并不推荐药物洗脱球囊处理原位新生病变,临床上可有选择地用于直径较小或血管过度迁曲无法置入支架以及不能耐受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球囊 疗效评价
乔岩 马长生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66-169
201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