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2013年5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公布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共识”发表后得到了收到了很多来自各方面的积极反馈,认为这一共识十分符合我国的国情,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方面的确能够起到规范指导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共识”产生的背景、指导思想和制定过程,以及对其内容的解读。“共识”的第一部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体现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血流动力学第一原则;重视基础心脏病和诱因;正确处理效益与风险和治疗矛盾。根据这一理念应用到实际临床实践中。强调了寻找并处理引起窦速病因和诱因的重要性;即使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室早,也并不主张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而是更应重视改善缺血等治疗;强调了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和抗凝治疗的首要地位,并给出了抗凝治疗的具体方法。对出现了心房颤动是否要转复,采用何种方法转复给出了明确理念。 “共识”还制定了一个鉴别的流程图,强调了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测量QT间期的重要性。在鉴别诊断之后,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治疗。对尖端扭转性室速,需要停用一切可能导致QT延长的药物,使用硫酸镁,补钾,临时起搏等措施。对一般多形室速,要纠正缺血,缺氧,心衰等病因,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共识”在总体原则中提出了用药的指导,在几乎所有的心律失常各论中也都提到了每种药物的应用指征和用法,并且还提出了一些不该使用的情况。为了便于查找,将所有抗心律失常及相关药物列了一个总表,包括每种药物的作用特点、适应证、用药方法及剂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并且极力鼓励使用器械治疗。以提高心律失常紧急救治的成功率。

心律失常 急救处理 临床诊断 疾病治疗

朱俊 杨艳敏

国内会议

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

北京

中文

304-308

201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