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

许多实验动物研究及对碎死复苏患者临床经验的积累表明,自主神经与致命性心律失常之间有深刻联系。自主神经系统对心律失常的发生、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自主神经对心脏节律的调控,主要是通过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调节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大量的研究表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碎死的发生具有昼夜起伏规律,发病高峰在早晨,这和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一致,提示自主神经调节失衡在触发VT/VF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LQTS的重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左、右交感神经活动不平衡,应激如强烈的精神刺激可以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实验研究发现,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引起的房颤是强度依赖性的,高强度迷走神经刺激有利于房颤的发生,而低强度的迷走神经刺激对房颤的发生没有影响,反而可能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Sheng等研究表明,双侧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不仅能够预防肺静脉和心耳区域兴奋性增高所引起的局灶性房颤,而且能够预防和逆转心房快速起搏所引起的心房重构,同时也能够抑制迷走神经高度兴奋所诱发的房颤。

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 迷走神经刺激术 疗效评价

刘志华

国内会议

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

北京

中文

334-335

201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