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抗血小板药物的个体化应用

冠心病、脑卒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a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尤其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当前PCI术后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个体化应用就是要根据临床表象、疾病的分型和分层,以及基因组学等特征指导诊断和治疗。如前所述,氯毗格雷由于患者个体的差异,包括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存在,导致其临床疗效出现较大的差异。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能否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选择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尽管这是一个有趣的课题,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临床试验还比较罕见。另外,如前所述,有多个基因参与抗血小板药物的代谢,如何评估这些基因的作用大小依旧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对多个候选基因进行分子分型的过程中,如何评估多种等位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交互作用对药物的剂量是怎样一个量效关系还值得深入探讨。

氯毗格雷 临床个体化 分子分型 抗血小板疗效

马依彤

国内会议

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

北京

中文

519-520

201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