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冶炼产物输出地初步研究

铜绿山古铜矿已发掘的古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竖炉10座,地表古代炼渣估计数有十万吨,累计生产粗铜在十万吨以上.该铜矿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研究我国矿冶技术发展史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笔者试图用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示踪方法认识铜绿山冶炼产物的输出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量元素判断青铜器矿料来源是可行的,但它必须建立在前期对古铜矿采冶遗物的系统微量元素研究之上。随着这些资料(主要是特征微量元素和同位素资料)的不断积累,诸如中原青铜器矿料来源等难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可能会有不同产地铜料混合使用的情况,这会给青铜器矿料示踪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当大比例混合的情况下,特征元素的辨别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古铜矿考古 铜绿山 冶炼产物 输出地 微量元素示踪法

秦颍 魏国锋 罗武干 龚长根 黄凤春 胡雅丽

中国科技大学 北京文物保护中心 湖北省黄石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内会议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学术研讨会

湖北大冶

中文

176-182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