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指数在河南省的适用性对比分析
利用河南省110个站1961-2014年9月逐日气温和降水以及1961-2013年干旱灾情资料,从干旱年际变化、季节演变、空间分布、典型干旱过程诊断以及与干旱灾情相关性等方面,对比分析降水距平百分率(Pa)、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权重降水指数(SPIW)、相对湿润度指数(M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在河南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干旱指数对河南省的典型旱年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MCI与历史干旱灾情相关性比Pa、SPI、SPIW、CI和MI更好;在干旱季节演变及空间分布的诊断方面,Pa、MI、CI和MCI与实际较为吻合,而SPI和SPIW诊断效果较差;在典型干旱过程诊断方面,MCI和SPIW更能刻画出干旱发生发展机制,而Pa、SPI、CI和MI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差.从总体上看,MCI在河南省干旱监测诊断中的适用性要优于Pa、SPI、SPIW、CI和MI.
干旱灾害 季节演变 空间分布 过程诊断 干旱指数
姬兴杰 左璇 李凤秀 朱业玉
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3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232-246
2014-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