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基因(rs1042522)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风险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肿瘤抑制基因P53(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rs1042522位点(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内异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检索1995年1月至2012年1月,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CNKI)以及维普数据库(VIP),选出有关P53基因rs1042522位点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最终有7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对P53基因rs1042522位点多态性进行评价,累计病例组(为内异症患者组)968例,对照组(为非内异症组)128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rs1042522位点的GG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 OR=0.66,95%CI为0.45-0.96),GC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CC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OR=1.19,95%CI为0.74-1.91).等位基因G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OR=0.74,95%CI为0.66-0.84),等位基因C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 OR=1.34,95%CI为1.18-1.52). 结论: P53基因rs1042522位点SNP与内异症发病相关,其中携带GG基因型或携带G等位基因可能降低内异症患病风险,携带C等位基因可能增高内异症患病风险.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机制 肿瘤抑制基因P53 单核苷酸多态性
黄郁馨 宗利丽 林蒋海 刘泽寰
510282,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暨南大学第二理工楼901分子生物研究中心综合实验室
国内会议
2013年粤桂妇产科学学术交流会议暨2013年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学术年会
广州
中文
514-522
2013-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