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应急能力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加强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高校积极推进安全教育的常态化,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做到常态教育与重点时期教育相结合,注重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教育,培养、巩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校园里开展应急演练作为示范指导,强化角色意识,充分发挥校内各单位、组织的优势,引导大学生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置突发事故。利用网络媒介开展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推广。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在社会实践上做好思想准备,增强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轻松自如地应付可能遇到的突发事故。联合校学生会或是某个学院,定期开展以“突发事故处置”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既能使学生意识到突发事故处置的重要性,又能搜集到校园内大学生在哪一方面的突发事故处置存在短板,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演练.

高等院校 安全教育 应急能力 心理素质

宋晓钢 阚双印 青格乐图

内蒙科技大学

国内会议

第6届海峡两岸高校安全管理论坛

香港

中文

209-210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