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红竹叶片的显微结构观察及光合特性研究
为探索竹子在开花前后生理功能的变化,阐述竹子开花机理,以红竹为对象,选取了已出现开花征兆植株的异形叶和正常叶片(外观上未出现开花症状的叶片),并以未开花竹株叶片作为对照叶进行了叶片结构的观察和光合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开花植株上的正常叶片与未开花植株上的对照叶的叶片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p<0.5).正常叶片的气孔密度、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大维管束的横截面积以及相邻维管束间的距离是对照叶的0.91、0.85、0.91、0.99、0.92、1.05倍;开花异形叶的气孔密度、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大维管束的横截面积以及相邻维管束间的距离是对照叶的0.74、0.72、0.87、1.1、0.78、1.19倍.(2)正常叶片与对照叶在光响应参数上存在差异.开花植株上的正常叶片、开花异形叶的光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分别是对照叶的0.99、0.67、0.64、0.14、0.73、0.4倍;开花异形叶光补偿点最高.竹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过程中使得其叶片结构发育程度降低,相应的也降低了光合能力,从而导致竹子开花后迅速衰老死亡.
竹子 开花机理 叶片性状 显微结构 光合特性
龙海艳 楼崇 顾小平 袁娜 岳晋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18 余杭区林业水利局,浙江杭州 311100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51-55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