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20种灌木生物量分配、水分利用效率及叶片δ13C比较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各地分布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等20种灌木树种为试材在苗圃培育,通过测定其生物量、根冠比、叶片瞬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碳同位素组成δ13C,对比灌木树种间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并综合评价灌木树种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树种间根冠比、叶片瞬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δ13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根冠比、叶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δ13C变化范围分别是:0.11~0.80、3.24~6.61 mmolH2O·m-2·s-1、1.85~4.43μmolCO2·mmol-1H2O、-26.09‰~-30.22‰.研究表明不同种植物具有不同的抗旱适应机制,主要包括叶片旱生形态型、节水型、高根冠比型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型.不同属植物和同属不同种植物之间抗旱性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沙棘属植物总体抗旱性较差.此外,灌木抗旱性与原产地有一定的联系,其中青海地区灌木总体抗旱性优于西藏和甘肃地区.综合分析抗旱性生理指标发现,金露梅、蔷薇、尼泊尔锦鸡儿、三颗针和胡颓子抗旱性能较好,总体上属于低耗水、高生产效率、抗旱性强树种,在干旱地区造林时可以优先考虑.
灌木树种 生物量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碳同位素组成
邱权 潘昕 李吉跃 王军辉 董蕾 马建伟 杜坤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广州 51064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天水 741022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65-172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