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叶片性状及生理特征对干旱的响应
干旱是树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逆境.树木为了适应干旱,叶形态及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包括叶变小和加厚,表皮毛浓密,角质层增厚、栅栏组织变得发达,海绵组织减少,气孔密度加大,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降低等.叶片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在干旱条件下均能使光合速率下降.叶片内含物质,如氮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减少.叶片在干旱环境中出现渗透调节及酶调节等一系列生理适应机制,以保持渗透势的平衡和清除自由基,避免或者减轻细胞受到伤害.本文对树木在干旱条件下的叶片性状及内部抗旱生理研究进行了综述.未来的研究热点是在大尺度上长期研究研究叶性状和抗旱生理的关系,对叶片性状及其环境进行协同研究,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技术筛选抗旱品种.在今后要更加注重种群甚至生态系统层面上叶片性状的研究,要利用大量野外观测数据来定量描述叶性状与群落特征及干旱胁迫的数量关系。树木生长周期长,各个生长阶段对逆境的适应能力不一致。加强长期的研究才能阐明树木对干旱的适应机制,区分对幼苗和成年大树,探讨树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叶性状及抗旱生理。干旱与其他环境因素相关联,所以需要对叶片性状及抗旱生理与干旱及其关联的环境进行协同研究,探讨导致干旱的主要原因及应对之策。不仅如此,由于树木面临的逆境常不只干旱一种,研究树木在干旱及其他逆境的交叉胁迫下所表现出的性状对筛选抗性强的树种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加强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有利于筛选抗旱品种。主要是通过克隆和分析,以及转基因技术将渗透调节基因、抗旱相关蛋白基因转到树木中异源表达,树木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信号得到传递,以及使更多有利于植物抗旱的渗透调节物质及相关调控蛋白得到表达。
树木叶片 干旱胁迫 形态性状 生理特征
叶龙华 薛立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245-249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