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退化土地人工造林配置模式的碳汇能力与增汇技术研究
本文对荒山、沙地和退耕地等退化土地类型人工造林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的配置模式的碳汇能力及增汇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荒山及退耕地人工造林配置植被恢复过程中,碳汇能力较强的树种为柠条;沙地碳汇能力较强的树种为黄柳.(2)植被恢复过程所采用的不同配置模式中,荒山宜采用的配置模式为柠条+草本的模式,其固碳量达32.23t/hm2.a-1;退耕地最好的配置模式为樟子松+山杨+草本,固碳量达48.00t/hm2.a-1;而沙地最优的配置模式为樟子松+黄柳+草本,固碳量为48.74t/hm2.a-1;(3)樟子松在荒山固碳能力最好,达20.02t/hm2.a-1;山杏在荒山生长时固碳能力达4.54t/hm2.a-1,较退耕地为优;柠条在荒山生长状况最好,固碳能力达28.86t/hm2.a-1.
人工造林 配置模式 植被恢复 碳汇能力 增汇技术 退化土地
于海春 高润宏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250-254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