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改造对大兴安岭低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阔叶混交低质林、白桦低质林的不同带宽皆伐,并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云杉、樟子松后,测定并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改造方式土壤容重有不同程降低,而土壤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阔叶次生低质林改造中,与对照样地相比,不同诱导树种土壤全氮均升高,升高程度表现为落叶松升高98.26%、西伯利亚红松升高72.70%、樟子松升高44.91%;除落叶松土壤全磷含量3.35g·kg-1 保持不变外,西伯利亚红松和樟子松全磷含量均降低.在白桦萌生低质林改造中,与对照样地相比,不同诱导树种土壤全磷、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全磷含量降低程度表现为红松降低38.90%、落叶松降低33.15%、樟子松降低11.78%,全氮含量降低程度表现为西伯利亚红松降低36.02%、落叶松降低36.75%、樟子松降低37.68%.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含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性(P﹤0.05).不同带宽土壤pH 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诱导树种西伯利亚红松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不同的带宽对西伯利亚红松诱导林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
低质林 林地土壤 理化性质 诱导改造技术
董希斌 纪浩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50-55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