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人工林的自然更新特征及林分改造效果
无瓣海桑人工林是否能演替成上层为外来种无瓣海桑,中层为乡土种乔木,下层为乡土种灌木的复合健康的林分体系是恢复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论文比较了广东省珠海市淇澳红树林区无瓣海桑及各林分的群落特征,期望能找出适合进行人为套种的树种以及对光胁迫的机理特征进行分析.本论文在淇澳岛红树林区选取了不同林分的样地7处,共42个样方,调查其群落和土壤基质特征;林分改造试验是在9年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林下套种木榄(Bruguiear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前期做的),同时利用前期的改造林分作补充调查,监测持续1 年;在玻璃温室内模拟潮汐淹浸下林冠下层灌木的光胁迫,选用当地优势种老鼠簕和桐花树,处理为全光照、以及全光照的75%、60%、45%、20%、15%,5%.每种光照强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6条胚轴(种子).
红树植物 无瓣海桑 自然更新 林分改造
廖宝文 刘滨尔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2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