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发展研究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分析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保护区的发展对策。保护区应将定期选择一定面积的区域,作为植被的恢复区,该区域内实行封闭管理,实行封草育林,使其恢复自然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采用人工促进的方式植树种草,尽快恢复原来植被。树种、草种应采用适宜当地生长的原生物种。对于生长较好,破坏干扰程度相对较轻的植被或有经济价值的,应采取建设生物围栏等生物保护措施,促进植被恢复。开展资源共管工作,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积极性。为确保自然资源的安全,进一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并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资源的野外巡护和监测。建立管理局—管理站—管护点三级保护管理体系,健全保护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护功效。按总体规划,完善管理站、巡护哨卡建设,形成全方位、强有力的保护管理网络。同时明确各职能机构和管理站、点的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分片管理,加强巡护与监测,按照保护管理面积、资源状况、维护难易程度、保护成效等定任务、定奖惩制度。把保护管理各项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植被恢复

白根柱

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福州

中文

1-4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