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种群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本研究对采自陕西、甘肃等地的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特征、无性型形态等进行观察鉴定,并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和Bt2a/Bt2b对供试菌系的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微管蛋白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62个溃疡病菌菌系可按培养特征划分为两个菌落类群:类群Ⅰ为典型喷泉状菌落;类群Ⅱ为平伏状菌落.依据该病菌培养物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诸菌系被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Corda.),即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无性型.同时,供试菌系在rDNA-ITS基因、β-tubulin基因和EF-1α基因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中分别被分为2个、3个和3个类群.在构建的三个NJ系统发育树中,包含了绝大多数参试菌系的类群Ⅰ均与GenBank上报道的B.dothidea聚在一起,证实了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来自陕西杨凌的菌系Fyxn、Fyrg和Fyxj在β-tubulin及EF-1α基因序列系统树中均聚为一类.在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采自陕西成阳的Fxfh、Fxdh1和Fxdh2三菌系被聚为一支,并显示与B.dothidea种内其他地域菌系亲缘关系较远.
杨树溃疡病菌 形态特征 种群结构 遗传多样性
曹支敏 梁超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杨凌712100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82-94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