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可以区分为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弹性和稳定性的来源与保障;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服务得以实现的基础,使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功能得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工商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休闲、文化与审美价值。生物多样性衰落的原因普遍被归结为以下原因: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基因污染、过度开发和人口过剩。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都与人类经济活动日益加剧有关。因此,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目前还无法摆脱对包括生物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在很长时间里还将长期存在,那种不顾民众福祉,盲目阻止利用自然资源的极端保护观点是不能被接受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只有维护好生物多样性自然演替过程,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人类才能长期地可持续地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因此,如何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应该着力研究的内容。从目前的保护实践来看,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最为常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式。当前生物多样性持续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物质需求日益庞大,这一方画来自于人口规模的日益庞大,另一方面来自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生活需求日益复杂和奢侈化。地球的空间和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生态系统供给的有限性。供给与需求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除了不断发展各种技术手段外,破解生物多样性衰落难题的根本力量应该来自于全体民众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支持。加强环境教育工作,普及厉行节约的观念,减少人类整体的资源消耗才是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资源保护 可持续发展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150040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福州

中文

329-329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