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分辨率BCC_CSM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评估
以全国824个台站降水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为观测基础,分析了国家气候中心两个不同分辨率模式BCC_CSM1.1和BCC_CSM1.1m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BCC_CSM模式对中国夏季总降水量的模拟在西部(东部)地区偏高(偏低),这主要是由于模式对西部地区降水频率的模拟偏高,对东部地区降水强度的模拟偏低导致的,西部地区模拟频率偏高主要是小雨频率偏高,东部地区强度偏低主要是对暴雨的模拟偏低.模式分辨率的提高改进了对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的模拟,对东部地区降水的空间形态特征有所改进,但对江淮—华北流域的降水模拟偏弱.另外模式分辨率提高对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频率的年际变率模拟都有提高.两个模式降水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对流降水模拟的误差造成的,分辨率的提高对大尺度降水没有太大影响.对环流场的分析表明:两个模式对水汽通道的模拟相比再分析资料偏弱.500hPa位势高度场低分辨率模式模拟偏低,对西太平洋副高模拟偏弱,位置偏东,高分辨率模式整体偏高,对西太平洋副高模拟偏强,副高脊线偏北,850-300hPa气温模拟低分辨率模式整体偏低,海陆热力对比模拟偏高,高分辨率模式除我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地区上空外整体偏高,海陆热力对比模拟减弱.两个模式对200hPa高空急流位置的模拟都偏北,高分辨率较低分辨率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模拟出两个风速大值中心,但模拟的风速偏大,日本上空的大值中心模拟偏低.高分辨率模式模拟的副高偏强,海陆热力差异对比减弱,850hPa南风分量的水汽输送减弱,200hPa西风急流偏北可能是影响江淮—华北流域降水模拟效果变差的原因.
夏季降水 模拟能力 BCC_CSM模式 分辨率
阚梦云 黄安宁
南京大学,南京 21002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0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