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高精度油气田形变监测研究:以呼图壁储气田监测为例
本文以位于我国新疆乌鲁木齐西北方向60公里的呼图壁气田作为本项目的研究区域,,研究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储气田形变监测关键技术以及建立抽注气过程与地表形变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地质力学模型,从处理覆盖该气田的历史存档SAR数据分析来看,该气田在过去开采的过程中存在非常明显的地表沉降,最大速率达10cm/year。此外,该区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构造运动;位于高纬度地区,春秋季节较短,夏冬季节较长,昼夜温差大,白昼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而该区域的降雨量较小,因此大部分时间较干旱,而大面积的农作物依靠长期抽取地下水来进行灌溉,这也导致有些区域出现因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导致的沉降;同时,该区域还分布季节性冻土,冻土区会在夏秋季(4-10月)进入消融,而在春冬季(11-3月,冬季最低气温达到-40°)进入冻胀,从而造成周期性形变。因此该气田具有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地表形变特征。通过德国空间局TerraSAR数据项目和TanDEM-X项目,已经获取了3米分辨率strip map模式的升、降轨terraSAR数据20余景,现在还在继续收集。同时通过TanDEM-X项目支持,已经生成覆盖该实验区域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DEM。此外,已收集覆盖该地区从2006-2011年ALOS/PALSAR数据16景,2001-2011年ENVISAT/ASAR 60余景。另外基于获取的ALOS和ENVISAT影像,已经开展了该地区的常规DInSAR和时序InSAR形变监测,获取了丰富的背景场的形变信息,初步确定了气田的范围和位置以及历史沉降的幅度等信息,已经获得了该油气田2006-2011年和2013-2014年的沉降序列。
油气工程 地下储气库 形变监测 时间序列 InSAR技术
冯光财 李志伟 朱建军 熊文秀 杜亚男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雷达遥感研究室,长沙41008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