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格嘎古堰塞湖:年代与地貌效应
前人通过遥感解译和计算冰川末端位置,认为冰川阻江形成的河流裂点,阻止了河流溯源侵蚀,对保持青藏高原面的完整性起到了关键作用.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高原东南缘,其入口处发育的格嘎古冰川堰塞湖成为认识冰川阻江地貌效应的关键地质证据.通过对研究区湖相沉积、冰碛阶地和黄土的系统调查,发现湖相沉积沿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尼洋河狭长分布,均分布在打林冰碛阶地的3180m以下.并且尼洋河畔的比日神山3300m处的完整黄土沉积剖面,年代中部黄土层为L1,底部出露黄土层L2,说明末次间冰期以来堰塞湖的湖面不超过3300m。通过测试湖相沉积的20个光释光和4个AMS14C年代,结果古堰塞湖处于41-13ka。因为不同海拔的古堰塞湖沉积起止年代没有明显差异,推断古堰塞湖虽然中间可能发生过多次溃决再生过程,但是没有明显的期次性,在末次冰期一直存在。在研究区河流裂点位置、河流阶地的分布以及河道宽度均受到堰塞作用的显著影响,是冰川阻江地貌效应的体现。
古堰塞湖 地质年代 地貌效应 冰川作用
刘维明 赖忠平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释光测年实验室,西宁 810008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