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次自然双极性闪电过程的多手段同步观测

本文报道了对一次双极性闪电过程的多手段同步观测研究,包括高速摄像(3200fps),快慢电场,宽频(3-300 kHz)磁天线等.闪电包含一次正回击和三次继后负回击,四次回击共用一个通道来对地释放电荷.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该闪电的起始过程,其起始点位于云底部附近.分析表明此次双极性地闪可能由位于雷暴云底部较大的正电荷堆触发(其在观测点产生了持续性的负极性的地面电场);预击穿脉冲群与正先导脉冲的极性相同.正先导向下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247×105m·s-1,紧随正回击的连续电流持续了~70ms.之后,向距离观测点较远的负电荷区传播的正先导诱发了一系列K过程,其中一些K过程沿之前回击的闪电通道传播接地,形成负极性回击,导致对地传输电荷的极性反转.

双极性地闪 电荷结构 触发机制 观测数据

田野 陆高鹏 王志超 张鸿波 蒋如斌 刘明远 孙竹玲 郄秀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 北京 10004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44

国内会议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1-7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