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根据英国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步骤,诊断帕金森综合征首先要存在运动减少,即随意运动在始动时缓慢,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逐渐降低:同时至少具有以下一个症状:A肌肉僵直:B.静止性震颤(4-6Hz):c.直立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功能,小脑及本体感觉功能障碍造成)。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需先除外可能造成类似症状的各种继发性病因:诊断依赖于临床特点、病程和治疗反应,即具有帕金森病临床三联征(震颤、运动迟缓和僵直)中的至少两项以及对于多巴胺能治疗效果显著。在疾病早期即山现突山的语言和步态障碍,姿势不稳,中轴肌张力明显高于四肢,无静止性震颤,突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无反应或疗效不持续均提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可能。儿童或青少年起病多提小遗传性疾病。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头CT和MRI无特异性发现,PET检查可早期发现患者纹状体内18F多巴摄取减少。头颅MRI刑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有提示意义,如MSA可见到脑桥“十字征”,小脑萎缩等:PsP患者可见“蜂鸟征”:血管病性帕金森综合征可见基底节区多发性梗死灶,肝豆状核变性可见脑干、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另外,需针对不同病因完善相关血液、脑脊液、SPECT,PET-CT等方面检查。 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胆碱能制剂和金刚烷胺等:部分患者可考虑神经核团毁损术或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帕金森病 病理机制 疾病诊断 临床治疗
白浪飞 彭汉芬
435000 湖北省 黄石市爱康医院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35-136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