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症疑似尿毒症性脑病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报告

1996年,Hinchey等首先报道了多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在其后的诸多临床病例报告中,发现病变并不仅仅局限于大脑后部白质,在其他区域,包括灰质区亦可发生,故又称之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 该类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以头痛、头昏、癫痫发作、视觉障碍、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可表现为个身强直阵挛发作,或局灶性继发个身发作,多呈反复性。该病早期应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急性中毒性脑病、基底动脉尖端综合症、静脉窦血栓形成、脱髓鞘疾病、炎症等相鉴别。 特别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刑于有意识障碍病人建议最迟在发病24小时内行DSA检查,以排除后循环血管闭塞。避免错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窗。若无明最血管闭塞,排除缺血性脑卒中后,可考虑该病的发生。 单纯的CT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特别是难以与缺血性脑卒中相鉴别,必要时可予以DSA或CTA排除,避免误诊为急性脑梗塞,而给予溶栓等存在潜在性危险的治疗。早期行磁共振检查,特别是DWI+ADC检查,可早期发现水肿病灶,而有助于诊断。部分影像学表现为非对称或不典型的病例较易误诊,导致病情延误。尽早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正规治疗,避免演变为颅内出血、脑梗塞、后颅窝水肿和脑干受压、急性脑积水或弥漫性脑水肿、高颅压症状,导致不可逆性损伤,甚至死亡。 治疗上积极控制血压,可给予密切的血压临测和静脉降压药物应用,甚至于透析治疗亦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尽早停用诱发该病的可疑药物。 控制癫痫发作,对于持续性发作的癫痫可静脉注射地西泮、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钠,必要时可考虑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异丙酚、硫喷妥钠,直至癫痫发作症状缓解。抗癫痫治疗,可于癫痫症状控制、影像学恢复至发病前状态,即可停止使用。 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肾衰患者,及时临测肾功能,若肌酐升高、内环境紊乱,必要时可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对改善病情其积极作用,因透析前后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对体内毒素清除有明最的高峰和低谷期,故应严格掌握透析的的适应症,否则可能加重脑水肿和神经精神症状。有研究表明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会增加脑血管病包括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 密切临测凝血、血常规、内环境等情况,避免发生脑出血或加重病变区域缺血(特别是血压高凝状态的患者),尽而转换成为不可逆脑病。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症 鉴别诊断 尿毒症性脑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治疗

崔君拴 杨华 向欣 徐学友 杨芳 杨晓兰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1

国内会议

2016全国慢性病诊疗论坛

昆明

中文

98-98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