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虽然古代医籍中尚无明确的阐述,但从多种多症状的描述可散见于“无子”、“绝嗣”、“闭经”、“月经不调”等篇章中。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为肾虚、肝郁、痰湿、血瘀,又认为“肾虚”是核心;肾阴阳失衡,精气血不足,天癸的产生与分泌功能火调,冲任火固火养,则胎孕难成。西医认为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异常、卵巢局部因素、其它内分泌腺的影响均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发生,其临床表现样,如月经失调(月经过少、稀发和闭经)、多毛、肥胖、不孕等。由于长期无排卵,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无剧期性孕激素的对抗作用,因而尚具有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的高度危险性。治疗上,促排卵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治疗的重点、难点。西医方面,一些新的促排方案和新的促排药物渐渐崭露头角,比如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和自然周期IVF技术都是目前大多数辅助生殖中心较为推崇的;而来曲唑等药物从小范围应用到逐渐推广、流行。但目前对各种方案还未形成清晰、统一的认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其利弊和推广性。传统中医治疗本病以“肾主生殖”理论为基础,辨证论治,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养血、疏肝健脾等治法,讲究治病求本。与西药比较,中医药具有排卵率,妊娠率高、毒削反应少的优势。因此,若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学技术相结合,将会使排卵功能障碍的治疗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在今后的治疗与研究中应更注重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更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指导临床用约。同时,应采用大量随机、对照、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资料,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提供可靠地技术保障。
排卵障碍 不孕症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
宋文嘉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内护教研组 云南楚雄 675000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10-111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