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单根上颌第二前磨牙根管形态的Micro-CT研究

目的:应用Micro-CT研究单根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形态. 方法:收集63颗单根上颌第二前磨牙,通过Micro-CT扫描并三维重建以后,观察分析单根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和根管峡区的发生率和位置. 结果:在63颗单根上颌第二前磨牙中,其中Ⅰ类根管形态有31颗,占样本总量的49.21%,Ⅱ类根管形态有5颗,占总样本数7.94%,Ⅲ类根管形态有2颗,占总样本数3.17%,Ⅳ类根管形态有2颗,占总样本数3.17%,Ⅴ类根管形态3颗,占总样本数4.76%,Ⅵ类根管形态有16颗,占总样本数25.40%,Ⅶ类根管形态有4颗,占总样本数6.35%;63颗样本的根管峡区发生率为47.62%,距根尖4~5mm的区段根管峡区发生率最高. 结论:Micro-CT扫描成像技术是研究根管系统的有效方法,单根上颌第二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术者应加强对距根尖4~5mm区段的根管峡区清理、充填对提高根管治疗疗效和根尖手术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单根上颌第二前磨牙 根管形态 根管峡区 计算机断层扫描

李达 杨莹 李健

口腔临床医学系 河北唐山 063000;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河北唐山 063000 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河北唐山 063000

国内会议

2016全国慢性病诊疗论坛

昆明

中文

261-262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