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不同时点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不同时点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为实现全产程无痛苦和保障母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00例初孕妇,分配为A组(0.05%罗哌卡因潜伏期)、B组(0.1%罗哌卡因潜伏期)、C组(0.05%罗哌卡因活跃期)、D组(0.1%罗哌卡因活跃期)、E组(对照组)各40例产妇.监测并记录A、B、C、D组镇痛即刻(T0)、镇痛后5min(T1)、镇痛后15min(T2)、镇痛后30min(T3)及宫口开全(T4)时间点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儿电子心率,视觉模拟(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各组的追加药物次数,产程时间,新生儿Aparg、新生儿娩出脐动脉血气分析(pH).E组记录同等时间点的各项指标. 结果:1.产妇生命体征和胎心率比较:5组产妇在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及胎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2.镇痛效果比较:A、B、C、D组镇痛后VAS评分降低与E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无差异性(P>0.05);C组与D组比较各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性(P<0.05);A组、D组与E组各时间点比较VAS评分有差异性(P<0.05).3.运动阻滞评分、追加药物次数比较:五组比较运动阻滞评分无差异性(P>0.05),追加药物次数无差异性(P>0.05).4.新生儿Aparg、新生儿娩出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5组新生儿Aparg、新生儿娩出脐动脉血气分析pH无差异性(P>0.05).5.产程比较:A组与B组、E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与E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A组、B组、D组与C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第三产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0.0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潜伏期、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能有效减少疼痛,缩短第一产程,安全有效,不影响分娩结局,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芬太尼 临床应用

杨莉莉 吕洁萍

山西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山西太原 030000

国内会议

2016全国慢性病诊疗论坛

昆明

中文

182-184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