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山东省机采棉生产现状及建议

目前随着其他大田作物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棉花机械化采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棉花生产效益、降低植棉成本、振兴棉花生产的主要途径。机采棉是指使用机械采棉设备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农业生产方式。借鉴国内外机采棉发展现状,从山东省目前的棉花生产现状入手,分析了山东省主要植棉区的光热资源和地理条件对棉花机采的适应性,提出棉农节省用工成本、提高植棉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本文对山东省机采棉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主要有:1.品种选择。根据山东省气候特点及机采棉技术要求,选择果枝短、株型紧凑、抗病抗倒伏、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纤维强度高、对脱叶剂比较敏感、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棉花品种。鉴于机采和清理过程对棉花纤维品质的损伤,选育同时具备纤维长度30cm、断裂比强度的棉花品种,也是棉花育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2.种子要求。棉花精量播种技术已经成熟,按照机采密度调整复合式播种机实现单粒精播,并且免间苗定苗,既省工省时又节约种子。这就要求棉花种子质量要高,成熟度好,种子发芽率必须在90%以上、品种纯度在95%以上。为了方便机械播种,必须选择经过脱绒包衣精选处理的精品种子,确保达到机械精播要求。3.栽培方式研究。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宜机采棉的生产要求,深入开展机采棉栽培技术研究非常必要。从播种时间与方法、栽培密度、化学调控、水肥管理、打顶时间、脱叶催熟等各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摸索出山东省机采棉最佳的播期与方法、合理的栽培密度、正确的化控方法、科学的水肥管理、合适的打顶时间及高效的脱叶催熟药剂与技术等。目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在机采棉栽培技术方面研究进展顺利,形成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在鲁北、鲁西北棉区试验示范,效果及效益明显,已得到棉农广泛认可。4.农艺与农机技术高度融合。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机械水平。在目前机械采棉条件下,棉花栽培管理技术也必须适合现有采棉机的作业要求,所以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必须研究适合棉花机采的农艺技术。同时根据我国农业调整政策,有必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以及专业合作社,促进棉花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5.提高纤维品质,实现提质增效.在品种上培育高品质特别是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超过“30”的棉花品种已迫在眉睫,在农艺栽培技术上通过水肥运用、合理化控、提高脱叶催熟技术也能够保证品种纤维品质的充分体现。同时开发不同规格采棉机,重视对机采棉配套设备的研发,提高清杂质量,降低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也是今后发展机采棉、实现棉花提质增效的必要措施。

机采棉种植业 农业机械化 经济效益 用工成本

赵红军 崔正鹏 王胜利 张晓洁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国内会议

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

江苏徐州

中文

47-50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