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棉花”晚密简”栽培技术
黄河三角洲地区一直采用以适当早播促进棉花早发、中等密度塑造中等群体、精细整枝、人工多次收花等为主要内容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路线存在伏前桃多、棉花烂铃或早衰严重,结铃分散、不利于集中采收等问题.为此,建立了以适当晚播、合理密植、简化整枝、集中成铃为核心内容的”晚密简”棉花栽培技术,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栽培技术存在的烂铃、早衰等问题,也实现了集中成铃,为机械化集中采收奠定了基础. “晚密简”栽培技术要点。一是品种选择,由于“晚密简”栽培要求合理密植,密度达到每公顷7.5万株以上,在栽培上宜选用株型较为紧凑的棉花品种。二是适期晚播,为使棉花结铃期与山东棉区的最佳结铃期相吻合,并适当控制伏前桃的数量,减少烂铃,播种期要适当推迟10-15 d.春棉品种于5月5-10日播种,仍然提倡覆膜栽培,但要注意及时放苗。三是精量播种。采用精量播种机械播种,每公顷用高质量脱绒包衣种子1 kg,出苗后及时放苗,不间苗也不定苗。如采用机械采收,则采用76 cm等行距种植。四是合理密植,根据试验和示范情况,密度以每公顷7.5万-9.0万株较宜。株高控制在100-120 cm。五是简化整枝,不去叶枝,7月20日以前打主茎顶,以后不再整枝。六是科学化控,一般自现蕾开始喷施缩节胺,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七是集中收花,采用“晚密简”栽培模式棉花结铃较为集中,一般人工收2次花即可。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脱叶催熟的基础上采用采棉机械采收。 总之,“晚密简”栽培是把播种期由4月中下旬推迟到5月初,把种植密度提高到7.5万-9万株·hm,等行距种植,通过适当晚播控制烂铃和旱衰,通过合理密植和化学调控,抑制叶枝生长发育,进而减免人工整枝。这一栽培模式每667 m2节省用工2-5个;通过协调库源关系,延缓了棉花旱衰,一般可增产500-1000,节本增产明显,并且适合机械化采收,是贯彻“快乐植棉”理念的重要技术措施。
棉花种植 晚密简栽培 播种期
李维江 代建龙 董合忠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国内会议
江苏徐州
中文
129-130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