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解读及其加减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肾气丸一方,最早见于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该方由干地黄八两、薯蓣(上药)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炮)一两,八味药组成.诸药配伍,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有泻有补,阴阳并补,实有“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之效。本方配伍特点可归纳为:阴阳双补,而以补阳为主,以生肾气。现代医家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对此方进行药味加减用于治疗多种病症,涉及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现将金医肾气丸及其衍生方在肾病治疗中的运用简述如下。金医肾气丸在泌尿系统疾病应用较多,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都有很好效果。六味地黄丸系金医肾气丸减去桂、附两味温热燥烈之品,保留原方六味柔润滋阴之品,使其成为纯补肾阴之方,被后世奉为补肾阴之圣方,用治肾怯诸证。济生肾气丸即金医肾气丸加车前子、牛膝而成,功效温阳利水,治疗肾阳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等症。右归丸以肾气丸为基础方减“三泻”获菩、泽泻、牡丹皮,加构祀子、杜仲、冤丝子、鹿角胶、当归而成,增加补阳作用,减“泻”防补之力,功专温补肾阳,填充精血,为阴中求阳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精气大损、年老体衰而出现神疲、畏寒肢冷、阳矮、滑精、腰酸腿软等证。而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在肾气丸基础上进行加味,自拟加味八味肾气丸,功效补肾壮阳摄精,适用于慢性肾病日久,肾气不足,固摄失司,精微外泄所致蛋白尿日久不消。
肾病 金匮肾气丸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张佩青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162-168
2014-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