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蟅虫丸”解读及其加减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大黄蟅虫丸源自《金贵要略》,原方”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该方组成分活血化疲药及扶正药两个部分,诸药合用共成久病血疲的缓剂,全方润药以兹肝,虫药以行疲,攻中寓补。肾络保持充盈、通畅,气血津液渗灌、出入有序,是肾主封藏、主水液代谢等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必要条件。肾络发生病变往往会导致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脏病的表现。肾病中只要符合肾络疲阻的特点,均可按照肾络病进行辨证。大黄蜿虫丸具有扶正、消瘤、散积、通络之功。故被广泛运用于漫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抗肾间质纤维化、肾病综合征等肾病的治疗中。
肾病 大黄蟅虫丸 临床应用
詹继红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211-216
2014-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