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排异及移植性肾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由于供受者间的组织配型的开展,以及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的应用,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在移植后逐年下降。造成移植肾慢性失功能主要原因有:慢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肾肾病、移植后肾炎等。本文主要介绍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与移植后肾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是由同种异体抗原依赖性的免疫因素引起的移植肾慢性损伤,造成肾功能缓慢地进行性地减退。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详细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其临床诊断相对较困难,一般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病理活检,另外多普勒超声和生化指标也有相应的改变。而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防治,首先应明确是否为真正的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具体防治措施:避免和减少供肾损伤;移植前供肾常规活检,评估供肾有无原发肾疾病以及移植前供肾损伤情况;移植后定期肾活检,有助于鉴别诊断;供受适合匹配;彻底、及时地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积极控制移植后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大黄制剂和冬虫夏草;积极控制移植后蛋白尿;定期随访。 移植后肾炎指肾移植术后复发或者新发的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或者移植肾功能减退。移植后肾炎的诊断较困难,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自体肾肾炎表现相似。因此,诊断移植后复发肾炎和新生性肾炎必须具备自体肾、移植肾和供肾肾活检病理资料。而常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复发的治疗也各有不同,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环抱素A对预防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复发无效;ACE工能有效减少复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蛋白尿;针对性抑制由T细胞产生的“循环通透因子”可以治疗复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采用他克莫司和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可以降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复发率及复发后的尿蛋白水平。如膜性肾病:目前无确切的有效方案,CsA并不能降低膜性肾病的复发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也不能有效减少蛋白尿,可考虑再次移植,但仍可再次复发。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 移植性肾炎 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苗里宁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377-384
2014-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