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机制研究
皮肤创面的愈合是多个生物学功能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一旦伤口形成,便触发多个生物学通路协同作用,例如血液凝固、炎症细胞浸润、多细胞群体迁移分化以及特异基因表达等,从而达到创面的最终愈合.对于成人来讲,当皮肤损伤达到某种程度时,肉芽组织填充缺损,后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 皮肤作为保护机体的第一道屏障,在其受损后,修复其缺损是机体自身重要的防御适应性反应。皮肤创伤愈合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炎症期、增生期及重塑期。三者之间相互承接又相互交叉。炎症反应在创伤形成后立即发生,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趋化因子作用下迁移并发挥功能。增生期主要以修复细胞迁移、增生和分化为主,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及新生毛细血管构成肉芽组织填补缺损。重塑期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的逐渐纤维化,构型紊乱的胶原大量沉积转化为瘢痕以改善组织的结构及强度,故瘢痕形成是组织修复缺损的自然结局。 强调了胎儿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创面愈合即炎性细胞和修复细胞共同活动的结果。具体分析了血小板、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细胞外基质主要包括透明质酸、胶原蛋白和糖蛋白等,其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各种生长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多种细胞因子均通过和透明质酸相互作用对创面愈合过程进行调控。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转化生长因子家族、肝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和白介素。
胎儿 皮肤创面 无瘢痕愈合机制
李耀南 姜笃银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美容整形烧伤外科和急诊科 山东济南,250033
国内会议
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十四次烧伤整形外科学学术会议
青岛
中文
1-6
2014-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