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孢囊线虫研究进展
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Heterodera glycine Ichnohe”病是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造成世界大豆生产约30亿美元的损失.我国大豆孢囊线虫发生危害也非常严重,SCN有9个生理小种,在东北大豆产区主要是1号和3号生理小种为主,而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大豆产区.栽培抗性大豆及轮作等是防治SCN的主要措施,近年,生物防治开始受到关注. 栽培抗性大豆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最有效、最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措施.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在植物与线虫相互作用研究当中,围绕:①抗性基因(位点)的分离与鉴定;②植物对线虫的防御反应;③线虫致病因子;④R-基因调节的信号通路;⑤植物防御激素信号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大豆的SCN抗性研究也不例外,尤其在大豆SCN抗性基因的分离与鉴定方面获得了较大突破.在此着重概述近年大豆与SCN互作在上述前2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大豆 孢囊线虫 生物防治 抗病品种
刘世名 彭德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247-250
2014-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