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
在渔业资源和可养水面有限的情况下,渔业的可持续增长必然要在水产养殖上寻求发展,如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单位水体产量;但养殖密度的增加不仅对养殖系统本身,而且对排放废水的附近水域都产生负面影响.其中由于鱼类排泄和残饵直接进入水体导致氨氮浓度升高已经成为制约鱼类生产,同时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就用于养殖水体生态修复微生物强化、植物吸收和混养以及生态工程技术等进行了简述,投放光合细菌以改善水质,或将光合细菌当作饲料添加剂,不仅提高养殖动物的存活率、增长率、抗病力,而且能降低饵料系数,达到节省饲料、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用芽孢菌作为益生菌加入对虾池中来控制Vibrio sp.病毒,超过160d而未出问题,虾生长很好;硝酸细菌的快速富集培养技术,提高硝化细菌的产率,对氨氮污染水体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养殖池塘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放出的大量氧气和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成分来净化污水和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条件;许多高等植物如凤眼莲、香蒲、芦苇、水菠菜、水莴苣、水花生、黑藻、水筛以及红树植物等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鱼类混养中滤食性鱼贝对保持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维持池塘水体系统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生态工程系统对氮去除的机制在于基质吸附、沉淀,氨挥发,植物吸收和湿地中微生物转化等综合作用。
淡水养殖 池塘养殖 生态修复 微生物强化 植物吸收 鱼类混养 生态工程
李谷 赵晓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26-130
2014-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