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排水防涝设计的若干思考

针对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和宁波等大城市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排水防涝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排水防涝系统、挡水设施、雨水收集、雨水泵站、雨水调蓄、出水设施和检测控制等7个方面,提出城市下穿立交排水防涝设计的若干建议,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长期以来,包括下穿立交在内的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并不完善,没有形成排水防涝体系。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3年版)的修订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应建立适应涵盖“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和“综合防治”的城镇排水防涝体系。下穿立交应按照新规范的要求,建设完善的排水防涝体系,包括挡水设施、雨水收集设施、雨水泵站、雨水调蓄设施和出水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包括雨水污染控制和雨水利用等设施。 采用水力模型对下穿立交暴雨产汇流过程进行模拟,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积水深度和积水历时,可大幅提升排水防涝设计水平。由于下穿立交地形坡度较大,一维模型不能很好反应真实的地面漫流过程,鉴于下穿立交排水防涝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建议采用二维模型进行设计校核。此外,下穿立交汇水面积比较小,建议采用较高精度的地形数据,精度不宜低于1:500。 下穿立交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但也是城市内涝的重灾区。《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3版)对下穿立交排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仍缺乏专门的标准规范,建议有关部门编制《下穿式立体交义道路排水防涝设计规范》等国家、行业和协会标准,同时加强节地型泵站等新技术在下穿立交排水防涝系统中的应用。

立体交叉道路 排水系统 防涝体系 优化设计

张辰 吕永鹏 邹伟国 贺晓红 王磊磊 梁小光 王盼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上海城市排水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华东地区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第十九届年会

厦门

中文

1-4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