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光比色技术预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浸润深度价值研究
目的:研探讨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uji intelligent chromoendoscopy,FICE)预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浸润深度的价值. 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内镜诊疗科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改变或平坦、隆起、凹陷型病变共131例纳入研究.用普通高清放大内镜、FICE放大技术观察记录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形态;对FICE下观察到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进行分型;对病变进行靶向活检.活检结果证实为食管癌或癌前病变者先行高频超声微探头(miniprobe sonography,MPS)检查判断浸润深度,最后内镜下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并作病理检查.将内镜结果、超声结果及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FICE放大技术观察到的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达到中度一致(P<0.0001).FICE放大技术及MPS预测m3、sm1癌和sm2、sm3癌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6.08%、62.03%;两种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FICE技术结合放大内镜通过观察IPCL分型诊断食管疾病的真实性较好,与病理结果相符合的程度较高.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方面,FICE放大内镜与病理结果可达到中度一致,其实用价值类似于高频MPS.
食管癌 癌前病变 浸润深度 智能分光比色技术
易楠 周航 刘邦伦 王江红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内镜诊疗科 重庆400030 广西医科大学、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内镜诊疗科 广西530000
国内会议
第17届西南地区消化病学术会议暨2014贵州省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年会
遵义
中文
110-117
2014-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