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电图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phy,EGG)是一种测量胃肌电活动的非创伤性方法,1921年首次发现,并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流行。它通过一种放在胃前方腹壁皮肤的体表电极记录胃肌电活动,由于它的非创伤性,EGG被广泛关注。 Alvarez在1922年首次介绍这种EGG,以皮肤表面电极从人的腹壁体表记录到胃电活动,之后胃电图的发展经历了较漫长的过程。Davis等在1957年重新认识它,到90年代才流行胃电图的研究。2003年美国FDA已批准胃电图在临床应用。胃电发展缓慢的原因可能与①胃电信号微弱,不同于心电,变化十分缓慢,干扰因素多,胃电提取技术难度很大,②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医师重视尚不够,③对胃电图的临床意义认识不足有关。1983年国内第一台胃电图问世,推动了胃电图的发展,对各种胃器质性疾病进行了胃电图的观察,由于技术和认识原因,过分强调胃电图对胃器质性病变的识别。随着电了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医用仪器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胃电图仪的发展。目前胃电图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诸多领域。
胃肌电活动 胃电图 非创伤性 临床应用
刘立明 周力 杨杰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贵州贵阳550001
国内会议
第17届西南地区消化病学术会议暨2014贵州省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年会
遵义
中文
154-160
2014-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