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针刺伤的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针刺伤是一种由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头、缝针等利器刺入皮肤深部,并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主要的途径,占80%~90%。研究表明,有20多种血源性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针头传播。目前由针刺伤导致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已引起全球医疗界的广泛关注。为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本文从针刺伤的发生现状、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针刺伤是一种发生率高、危害大的职业伤害,在人类疾病谱发生巨大变化、医疗侵入性操作居高不下、安全针具等难以普及的现实条件下,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各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体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行为管理,倡导安全防护物品的使用等,以建立全面的安全防线将针刺伤害降低到最低,最大程度地保障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
针刺伤 医务人员 风险因素 疾病预防
王汇平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贵州遵义563000
国内会议
第17届西南地区消化病学术会议暨2014贵州省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年会
遵义
中文
167-173
2014-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