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创新可以教吗--基于青少年科技创新过程的研究

通过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过程的分析,从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构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结构模型;基于知识创新理论从知识转化的角度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过程的创意、创造创效过程进行了解读,阐明不同创新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创意、创造、创效过程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活动特征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通过教师的教学干预,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创意、创造、创效过程的开展,由此得出结论:青少年科技创新不仅是可以教的,更是需要教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如何互助的方面对创意过程进行教学干预;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教师则以科学问题的开发者、良好氛围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身份介入学生的创造过程。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最佳环境、帮助学习者采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等手段对创效过程进行教学介入和干预。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这些适当的教学介入和干预的行为,是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高效发展的关键,是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必须条件。

中小学教育 青少年 科技创新 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

毕华林 姬广敏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济南,250014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

武汉

中文

1-8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