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地挂钩”视域下的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困模式的总结与比较--天津、重庆和广州的理论模式

研究目的: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人地挂钩”是促进城乡土地资源互通的重要理论构想,从该视角下分析现有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困模式,会对整体机制的把控、现有模式的整合以及制度创新思路提供有益启发.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和理论框架图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呈现正相关,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更显突出.土地发展权理论、节约集约用地理论、农村土地收益权权证化理论和土地产权理论成为各模式进行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撑.天津模式更适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实施和推广;重庆模式与地区整体房价水平偏低的现实基底密不可分,并不适用于北京、上海等住房价格高企的一线城市;广州模式是真正意义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创新,但由于其特定的地区优势不可复制,大范围的推广仍有待商榷. 研究结论: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困模式应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并注重模式的顶层设计和政策配套.户籍制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制度联动改革,成为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困的根本举措.相关规划的约束,社会资本对农村发展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序注入,以及保障性住房体系向农民工的倾斜成为各类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困模式的统一性认知.

城镇化建设 农民工 住房保障 户籍制度 用地制度 社会资本

藏波 吕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中国人民大学住房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杭州

中文

8-16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