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县域土地利用分区及模式选择--以贵州省大方县34个乡镇为例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想构建指标体系,对大方县各乡镇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区,并根据各乡镇的空间集聚结果对各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行优化. 研究方法:样本聚类分析法. 研究结果:大方县34个乡镇被聚为3类,对应的差别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式为:县城重点开发区应大力发展产业用地的同时兼顾生态建设;城镇化潜力区应在修复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有选择的优先进行特色工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区应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特色立体观光农业及民族旅游业为发展动力帮助该区域各乡镇尽早脱贫. 研究结论:在现有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县域内各乡镇间在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自发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集聚基础,为避免各乡镇在开发过程中”趋同”或相互”模仿”,可将主体功能理念贯彻到微观区域,为各乡镇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乡镇建设 土地资源 分区管理 主体功能

迟超月 朱道林 韩德军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阳 550004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杭州

中文

665-672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