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诠释史研究
《周易·系辞上》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的命题是易学论域中关于天道、人道以及天人之际的集中表述.它包蕴两个层面七个问题:就天道而言,何谓一阴一阳?何谓道?道与一阴一阳有何关系?就天人之际而言,何谓继?何以善?何谓成?何谓性?这七个问题集中反映了关于道、善和性的不同理解,而道、善与性等三概念又是宇宙本体论和人性论的基础概念,所以对它们的不同理解是易学思想史和儒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此为问题意识,对此命题的诠释史进行详细论述,针对”一阴一阳之谓道”总结出四类诠释:1、以无为道;2、以阴阳之变通流行为道;3、以阴阳之所以然为道;4、以太极之”一”为道.针对”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总结出八类诠释:1、继为人之继道,善为人之善行;2、继为道之后继者,善亦为道之后继者;3、继为道之继,善为道之善;4、继为阴阳相继,善为道之善;5、继为人之继道,善为道之至善;6、继为人之继道,善为人之性善;7、王夫之”道大善小、善大性小”的特色思想;8、惠栋以汉代象数易学解释”继善”、”成性”的特色思想.
《周易·系辞上》 易学论域 诠释史
赵中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89-222
2013-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