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若干种间嫁接组合的生长结实情况观察(摘要)
栽培枇杷的砧木类属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同种的本砧,要么是异属的果树甚至有非果树的石楠。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枇杷属不同种植物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利用,早前唯有一个报道提到进行了批把属台湾枇杷作为栽培批把砧木的尝试。近几年来,华南农业大学枇杷课题组在对我国及东南亚的枇杷属植物种类及其亲缘关系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枇杷属野生种尤其是我国原产的野生种作为栽培枇杷的砧木的筛选研究。本文是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报道,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张海岚博士论文研究的延续。该研究2003-2007年间从枇杷属植物选择有代表性的7个种作为栽培枇杷的候选砧木,己研究了它们与栽培枇杷的嫁接亲和性,并对嫁接组合进行了显微解剖特征、生理生化研究,初步筛选出深根系枇杷近缘种为普通枇杷砧木。本文着重对这部分嫁接组合的结果习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第二部分是2011年-2013年间在前述工作基础上的一个初步试验,通过选用野生枇杷和栽培枇杷种间杂种后代实生苗作为砧木,期望利用野生种的深根系遗传特性的同时,提高砧木与接穗的嫁接亲和性。
枇杷 种间嫁接组合 生长发育 亲和性
刘晓慧 张海岚 林顺权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州510642
国内会议
福建莆田
中文
31-33
2013-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