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伦理学视域下毛泽东与杨贤江的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甲午战争的惨败,严复、梁启超、王国维、陈独秀、李大钊等众多有识之士将重心转向了西方哲学及伦理道德学说的导入.蔡元培译介的德国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启蒙了大批学人.师范生的毛泽东领悟了”主观之道德律”和”精神之个人主义”,提出了”身心并完”的教育思想.同是师范生的青年杨贤江推崇道德理性的能动性,提出”完人”教育理念.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下,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后,毛泽东走向了武装革命的道路,杨贤江一生从事于教育研究.尽管他们所走的具体道路不尽相同,但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作了有益探索.

教育思想 毛泽东 杨贤江 伦理学

陈家顺

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1-8

2014-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