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由中外历史上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变革引发的思考

当人们把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回顾与考察中外历史上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时,引发了我们几点深切的思考:其一,渐进式的、环环紧扣的改革更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其二,历史上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往往以私立或民办学校为先导;其三,在中西课改的碰撞中达到互渗互鉴,并把握传承与借鉴的”度”.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联系更加密切的现时代,中外、尤其是中西方教育领域中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发生碰撞、交流并相互借鉴是应该的,也是不可回避的。在这一潮流中,中国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应当是在保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对优秀教育遗产(思想、制度、内容、方式方法等)自信的基础上,竭尽努力最大限度地借鉴和吸纳域外(尤其是西方)进步的、有价值的课改理念、内容与方式方法,并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生成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而和谐发展的新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把人们的优秀成分向世界加以展示,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为世界各国的课改作出我们的贡献。做到这些,需要我们的献身精神,需要我们看问题的宽阔视野,也需要我们高水平的思维。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育改革 历史演变

李申申 黄思记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1-12

2014-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