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爱弥儿,或论教育》附录研究

本文从《爱弥儿,或论教育》书名的哲学含义讨论起卢梭心中的爱弥儿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教育和培养的自然人,而且更多的是让爱弥儿成为恢复古罗马式城邦德行的守护者,成为一名立法者.其次在现代的处境中延续了古代贤人一直关注的人如何在自爱和社会性之间,在个人自由和社会契约之间自处,如何追求更好的生活的问题,而体现这一讨论的语境主要体现在《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即附录一文中.为此笔者从附录写作的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深入讨论卢梭在这一重要问题的看法.在形式上附录中的书信体这种不同于正文的写作方式一方面体现了其作者写作时间可能不同,另外这种语言方式的转换也表现了贤人的出场.从古希腊的贤人生活中强调对话,到古罗马的对话录可以看出对话是彰显一个人的智慧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当时书信体是最能表达古代贤人生活方式的现代方式.这是卢梭的人的处境与古典处境相结合的表现.在内容上从爱弥儿和苏菲进城生活——苏菲的背叛——爱弥儿出走并成为水手——成为奴隶——成为阿尔及尔国的监工——孤独人一步步分析卢梭如何在个人自然自爱自由之间和城邦德性之间进行选择的,而到最后卢梭选择的是成为孤独之人.

法国小说 卢梭 《爱弥儿,或论教育》 写作形式 人物刻画

罗晓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875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1-14

2014-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