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国时期农村初等教育政策演进探析

民国时期的农村初等教育政策主要着眼于广大农村地区教育形式落后、入学比例不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低下等特征,从变革农村社会的角度出发,广泛借鉴国外普及初等教育制度的经验,先后实施了以新式学校教育取代旧教育形式、推广义务教育制度、实行国民教育制度等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教育政策,凸显了教育政策内容内在的逻辑性,也反映了政策本身对于外部条件的应激性和适应性反映,在调整和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对于农村初等教育缺少师资的特殊状况,政策也相应的采取了针对性的举措.这些政策的引导和设计,为我国农村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等教育 政策演变 文化素质 民国时期

曲铁华 樊涛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1-9

2014-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