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末课程改革的国家主义价值取向(1902-1911)

以国家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清末课程改革以塑造救国家于危亡中的国民为核心目标,重视传统学问课程的开设,以固根柢,着眼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普及化,首启”体操”单独设科,着重国民身体的塑造,重视实科课程的开设,力求扭转空疏无用的学风.课程改革的上述特点影响和支配了清末学校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是认识和理解清末课程改革乃至学制改革的重要视角.对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及价值取向的分析和研究构建了一幅清末课程改革图景.

课程改革 国民素质 价值取向 清末时期

周娜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1-8

2014-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